数百万的模拟显示,当今地球的可居住性基本上是由于运气

[复制链接]
查看: 4626|回复: 0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31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4 15:2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产智人花了3到40亿年的进化。如果那段时间气候只完全失败了一次,那么进化将停滞不前,我们现在就不在这里。因此,要了解我们如何在地球上生存,我们需要知道地球如何成功地维持生命数十亿年。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当前的全球变暖向我们表明,即使在几个世纪的过程中,气候也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在地质时间尺度上,更容易改变气候。
  
  计算表明,仅几百万年,地球气候就有可能恶化到低于冰点或高于沸点的温度。
  
  我们还知道,自从生命进化以来,太阳的发光能力提高了30%。从理论上讲,这应该已经使海洋现在沸腾了,因为它们通常没有在地球早期结冰-这被称为“微弱的年轻太阳悖论”。但是,以某种方式解决了这个可居住性难题。
  
  科学家提出了两种主要理论。首先是地球可能具有恒温器之类的东西-一种或多种反馈机制,可以防止气候漂移到致命温度。
  
  第二个是,在众多行星中,也许有些只是靠运气才能实现的,而地球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几十年来,我们太阳系以外的许多行星的发现(所谓的系外行星)使第二种情况变得更加合理。
  
  天文学家对遥远恒星的观察告诉我们,许多行星都有围绕它们运行的行星,而且有些行星的大小,密度和轨道距离使得理论上适合生活的温度是可能的。据估计,仅在我们的星系中至少有20亿个这样的候选行星。
  
  科学家们很乐意前往这些系外行星,以调查它们是否与地球数十亿年的气候稳定相匹配。但是,即使是最近的系外行星,也就是绕着Proxima Centauri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也相距不到四光年。观察或实验证据很难获得。
  
  相反,我通过建模探索了相同的问题。我使用设计用来模拟整个行星(不仅是地球)上气候变化的计算机程序,首先生成了100,000个行星,每个行星都有一组随机不同的气候反馈。气候反馈是可以放大或减少气候变化的过程,例如,北极的海冰融化,用吸收阳光的公海代替反射阳光的冰,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变暖和融化。
  
  为了研究这些不同行星在巨大(地质)时间尺度上保持可居住性的可能性,我对每100个行星进行了模拟。每次行星从不同的初始温度开始,并受到随机不同的一组气候事件的影响。
  
  这些事件代表着改变气候的因素,例如超级火山爆发(如皮纳图博火山,但更大得多)和小行星撞击(如杀死恐龙的撞击)。在每100次运行中,都会跟踪行星的温度,直到温度变得太高或太低或存活了30亿年为止,这时它被认为是智能生命的可能坩埚。
  
  仿真结果至少在反馈和运气的重要性方面为该可居住性问题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几乎没有行星(实际上只有十万分之一)具有如此强大的稳定反馈,以至于不管随机的气候事件如何,它都能保持100次可居住。
  
  实际上,大多数居住至少一次的行星,做不到100的十分之一。在模拟中的几乎每一个情况下,当一颗行星保持宜居30亿年的时候,运气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
  
  随机生成了1,000颗不同的行星,并运行了两次。绿色圆圈显示了30亿年的可居住性。(托比·泰瑞尔)
  
  同时,运气本身不足以证明。经过专门设计的行星完全没有反馈,也从未适合居住。受气候事件影响而随意散步的路线从来没有持续过。
  
  总体结果是可靠的,其结果部分取决于反馈,部分取决于运气。建模的各种更改都没有影响它。言外之意,地球因此必须拥有一些稳定气候的反馈,但与此同时,还必须有好运来使其保持宜居性。
  
  例如,如果小行星或太阳耀斑比它稍大,或者发生在一个稍有不同(更关键)的时间,那么今天我们可能不在地球上。
  
  对于为什么我们能够回顾地球上引人注目的,极大扩展的生命历史的演变和多样化,以及使其变得更加复杂到它引起我们的观点,它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孝昌信息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孝昌信息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孝昌信息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孝昌信息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孝昌在线,打造孝昌本地的生活服务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